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国学讲堂
国学讲堂
  • 国学讲堂
  • 琴棋风韵
  • 诸子经典
  • 酒茶清谈
  • 顾盼>晕圈?(撰书/王圣贤)

    时间:2025-03-27 14:45:35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王圣贤

               胡塞尔认为,一切认知都是“焦点经验”与“潜在背景”共舞的结果。意识活动始终伴随一个背景场域。当我们感知一个人时,意识不仅聚焦于显性特征,还会自动关联到这个人的空间,时间,意义等晕圈。圈套圈的叠加,再加上我们移动目光,晕圈随的滚动到下一个目标,很容易把人圈晕了。

      太极拳眼法顾盼,比晕圈更活,更视域,更动态,更边缘,更构成。顾是眼光的实处,中心焦点,盼是眼光虚处,边缘背景。顾盼一起同时同在。太极眼法重顾亦重盼,关注对手当下的现成态,更非对象的盼着对手边缘背景(地形,同伙等)和几微处,对手的一些不意觉察的小动作,盼都能收摄,次第出他即将可能的攻击,预先留出提前量,这是一种潜在感知构成态的前直觉。顾盼的虚实随时随机变化,当下的虚(边缘),下一刻可能就变成实(焦点)。眼角还有余光,不然就不是关联相关项的泛整体时空。实战有时是一对多,和这个打时,余光还能扫到旁边的突然偷袭。除了眼,中国功夫的感知还有更绝的,“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以神遇”在晕圈内?外?还是视域吗?功夫有蒙上眼还能御敌的听劲,真的“神欲行”也。有道是:

    虚实同在,无边无界,

    功夫神明,不分内外。

    ~~乙巳二月十八圣子于随斋。

     

    MEITU_20250315_210733662_edit_732452614315838.jpg

    作者简介:王圣贤,安徽全椒人。心事集合理论创始人,中山大学EMBA,洪均生太极拳第三代传承人。2019年插队美国一年分享太极拳和书法。出版的著作有《心事集合》《武码头》《功夫天下》。恪守的核心理念:太极通文武,功夫永流传。将太极运用于管理和营销,独创了“心事集合”理论。用缠丝劲写成“蚯蚓字”。首次提出,笔笔中锋讲的不是锋形,而是“中锋之劲”,锋形可以多变,中锋之劲却须臾不能离开。

    责任编辑:东湖渔郎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