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印石文化
印石文化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历朝历代都因国力衰弱而灭亡, 唯独这个王朝例外, 它是以强亡国

    时间:2018-05-24 15:49: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众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灭亡都是因为国力衰亡造成。

    但是有一个朝代比较特殊,它直到灭亡那一天依然保持着很强盛的势态。

    在西方人眼中,汉帝国是一个世界性的帝国。

    汉高祖刘邦起于草莽,在与项羽的争斗中,夺得了天下,西汉王朝自此建立。

    其后,经历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三代君主的与民休息,国力逐渐强大起来。

    到了汉武帝时代,各方面条件都趋于成熟,藩镇问题在汉景帝时代就已经解决,汉武帝可以一心一意的对付汉朝的老敌人匈奴了。

    汉朝对阵匈奴,这是真正的强者与强者之间的对决。

    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大显神威。

    霍去病更是横扫漠北王庭,把匈奴老巢都给端了。

    匈奴从此衰退下来,内部四分五裂,再也不能对汉朝形成威胁。

    解决了匈奴,大汉王朝从此在东亚大陆上一家独大,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帝国。

    汉帝国幅员辽阔,向西直抵帕米尔高原,向北延至大沙漠,向东抵达朝鲜,向南直至越南,鼎盛时汉朝的版图面积超过600多平方公里,这奠定了后世王朝的版图。

    人口方面,鼎盛时人口总数超过六千万,这个数目如果放在今天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的世界上来讲,却已经占到全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文化方面,汉朝初年推行黄老无为之术,后来汉武帝上台,推行董仲舒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举确立了儒家文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军事方面,谁惹汉朝,谁挨打,不惹也要挨打。汉元帝时,被卫青霍去病打残了匈奴已经分为了南匈奴和北匈奴。

    其中南匈奴已归附汉朝,北匈奴却不听话,汉朝猛将陈汤和甘延寿直接率大军远征北匈奴,一举阵斩了北匈奴的第一代单于郅支单于。此战之后,郅支单于率领的这支北匈奴就此消失在了中原王朝的视野中。

    陈汤和甘延寿回朝之后,陈汤在给汉元帝的上书中更是提到了那句名传千古的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朝的军事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再看科技方面,别的不说,就拿四大发明之首的造纸术来看,这一发明造福于古今中外世界各国各地各个角落里的人们,不可谓不伟大。

    东汉时期,先前依附于汉朝的匈奴,再度分化为了南匈奴和北匈奴。

    这个北匈奴依然不听话,西域这块地盘在西汉的时候曾牢牢控制在汉朝手中,后来因为王莽篡汉,渐渐的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北匈奴把目光看向了西域,想抢到这块肥肉,汉王朝当然不会让北匈奴得手。

    汉朝派出窦固、耿恭等名将出师讨伐北匈奴,将其一顿暴打。

    同时,一代猛人班超,更是几乎凭自己一己之力,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国,粉碎了北匈奴的阴谋,让西域重新回到了汉王朝的怀抱。

    整个汉王朝,前后历二十四帝,历时四百年历史,直到灭亡的那一刻,它都保持强劲的势态。

    没有任何外族能够对中原构成威胁,谁敢来,就让他有来无回。

    汉朝最后的灭亡,是亡在了自己人手上,亡在了宦官专权手里,亡在了世家大夫手上,亡在了各地军阀手上,而这些都是内部的势力。

    即使是到了东汉末年,汉王朝的战斗力依然是超一流的,汉王朝分裂为魏、蜀、吴三国之后,三国的战力也都无比强盛。

    曹魏政权征讨乌丸、鲜卑,孙吴政权阵抚山越,刘蜀政权征伐南蛮,都是把对方给压着打的势态。

    对于汉朝,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国恒以弱灭,汉独以强亡”。

    在中国的所有王朝中,汉朝做到了从始至终都是强硬的姿态。有了汉朝,才有了我们的汉族,有了我们的汉文化,有了我们华夏子孙面对外来侵略战斗不息的精神。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