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初,桐城嬉子湖畔有江百川、苏蕙华伉俪,比肩恩爱,耕读齐家,育有三子,长曰兴汉。某日,兴汉放学归来,承欢于母前,谓母曰:今日在塾中闻师母欲为其儿缝百衲衫,尚缺红绸数寸,甚为愁急。吾知母亲大人或可为师母纾困,已在塾中许诺矣。母曰:“儿为甚佳。顾无余布,奈何!”寻觅久之,则开箱取向时己之嫁衣,裁尺许交于兴汉曰:“儿持此奉于师母,尊师重教,庶毋食言焉!” 
  
鸿渐升陆阜,池溏盈藻芹。 
鸟语催田熟,庠序生氤氲。 
先生复振铎,设帐嬉子滨。 
童子七八人,垂发束儒巾。 
夫人勤夜绩,晓起理罗纹。 
稚子且周岁,百衲初缝纫。 
新衫欠一色,讵可庆生辰? 
学中有兴汉,伶俐极可人。 
窃窃问师母,戚戚何所因? 
师母毋长嗟,吾家虽寒贫。 
吾母善纺绩,差可补裾鹑。 
少年始怀玉,小子殊可亲! 
阃內琐琐事,慎勿告令君。 
归来日色暮,环堵和融融。 
家尊研词翰,恂恂有儒风。 
慈母夜针黹,西厢治女红。 
彩衣覆总角,承欢慰慈翁。 
自言塾中事,母可察儿衷? 
阿母始闻语,蹙促霜鬓拢。 
年来多荒歉,箪瓢偶亦空。 
汝姊正待字,红妆尚裁缝。 
汝弟年尚幼,捉襟衣无重。 
吾儿有玉节,母岂不依从? 
曩昔初束薪,彩蝶舞燕裙。 
 持家屏纨素,兰襟殊可珍。 
 母亦无所顾,开奁取香薫。 
 嫁衣任裁剪,助子沐清芬。 
 弹指百年过,秋风吹残荻。 
 芳襟已然邈,坤范沛遗泽。 
  湖天听鹤鸣,信美思亲戚。 
    望山冀修远,励子常鞭策。注一 
   结庐在林丘,鹿门对寒汀。注二 
  绕屋种兰蕙,陂池竹亭亭。 
  筼风植高标,兰芳播逸馨。 
 游人行如织,口碑诵令名。 
  
注一、“望山”“励子”:戊戌夏、冬,觉迟女史始建“望山”“励子”二亭,邑贤逸庵、忠荣二先生为撰《望山亭记》《励子亭记》,以志其本事。 
注二、结庐句:觉迟女史祖居嬉子湖畔。总角之年,父教其诵《关睢》《伐檀》诸篇;而立之年,远涉藏区助学,泽被牧民。虽历经艰难,而终成文坛名家,著作流布海内,广收佳誉。虽然,盛名之下,犹思惠及故乡,常存归去来兮之志。 
  
  
李国春先生 
【诗人简介】李国春,男,一九五八年生。安徽省桐城市人。安徽作协会员,皖雅吟社社员。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