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读叶小鸾词
明代著名女才子叶小鸾,字琼章,明末吴江人,工诗词,多佳句。四岁能读《楚辞》,十岁吟诵,十四岁能弈,十六岁善琴。十七岁聘于昆山张家,于临嫁前五日而殁。其母沈宜修编辑她的遗稿,名之《返生香》,有词九十首。她的词内容比较狭窄,大多不出少女伤春或感叹年华易失之类的闺情词。但她工笔细巧,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清代词学大家对她多有评论,赞赏有加。

请看叶小鸾的伤时之作《浣溪沙·春闺》:
几日东风倚画楼。碧天清霭半空浮。韶光多半杏梢头。 垂柳有情留夕照,飞花无计却春愁。但凭天气困人休。
该词主要是写春天里女孩子特有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带上了敏感女性感情色彩的:在艳阳的春天里,春色是美丽的,而这种美丽会转眼而逝,可词人对此恰又是无可奈何,这种惜春之情以及因惜春而对韶华易失的感叹,正是词人写作的主旨。从这一点上看,词人太多情了,太敏感了,同时,心思也太细腻了。从下片的对句来看“垂柳有情留夕照,飞花无计却春愁”。词人要用杨柳垂条千尺,无限深情地要挽系夕阳,但美丽的花儿却没有办法留住春光。在这美丽的春天里,词人内心深处却蕴升一种无名的悲伤,这对于她的稚嫩的生命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可以说是死亡之兆。所以清陈廷焯在《词则》里说:凄凉哀怨,所以不能永年。其实她在很小的年纪里,对生命的感悟便不同常人。叶小鸾从小在其舅妈张倩倩家长大(张也是个才华横溢的女才子),十岁时归来,其父欲考她的才学,出上句命对,其父曰:桂寒清露湿。她脱口而出:枫冷乱红凋。时人便以为此乃“夭折之征”。七年后,小鸾早死。
在叶小鸾的《蝶恋花·春愁》中,则能看出词人小小年纪,便有极深的文学造诣,该词写出了在淡淡的春愁中所蕴含的淡淡的人生伤感,而恰恰正是这种淡淡的伤感却达到了较深层次的美学意境。请看:
蓦地东风池上路。绿怨红消,竟是谁吩咐?不断行云迷楚树,闭门寒食梨花雨。 雨后斜阳芳草处。闲把情怀,付于东君主。便向西园飘柳絮,不能飘散愁千缕。

词人正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赏看百花,一阵东风吹来,她蓦然发现“绿怨红消”了,于是词人伤心得望花流泪像梨花带雨一样。花褪残红,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而词人却伤心起来。是不是因想到自己恰值年少,美貌如花,而有一天也会年老色衰而自伤呢!不然的话,何以歇拍处有如此的苦情语“便向西园飘柳絮,不能飘散愁千缕”。这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的人生感慨,而这种感慨,也只有南宋李清照在历尽离乱、国破夫亡后,才有如此的苦语。而叶小鸾在偌大的年纪里,却有这种人生苦情,难怪天不假寿了。清代陈廷焯极其欣赏这首词。他在《白雨斋词话》评曰:叶小鸾词笔哀艳,不减朱淑真。求诸明代作者,尤不易观也。而清代大词家陈维崧也评论曰:词笔哀艳,绝有思致。
当然,在叶小鸾的词作中也有十分好心情的作品,来表现青春少女纯真可爱风貌的。如《虞美人·看花》: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隔墙影送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伊惜流年。
该词是描写词人在自家的花园里所见、所思、所想。语言比较俏皮,说明词人心情很好。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花并与花对话,她那种纯真而娇憨的少女情态,能使读者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但我们仔细读这首词就会感到其词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况且我认为本篇立意是夺胎于宋苏东坡之《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只不过是,叶词没有苏词行文老道,且又佳句多于叶词。另外就是苏词里有多情男子的情愫,而叶词只不过写下少女观花时的心理活动而已,但就其艺术构思和文法是相似的。
叶小鸾不仅化意于苏词,她也是认真去学用宋朝的另一个大词人李清照的词,只不过她极其聪慧,不着痕迹而已。而对于词家来说,化意于古人诗词又不着痕迹的则是至高境界,请看叶词《踏莎行·闺情》:
昨夜疏风,今朝细雨,做成满地和烟絮。花开若使不须春,年年何必春来住? 楼外莺飞,帘前燕乳,东君漫把韶光与。未知春去已多时,向人犹作愁春语。
这是描写少女惜花之情的:昨晚刮了一夜的风,今早又是细雨不断,词人不禁担心那些花儿。于是,抒发了一阵感慨。宋李清照也写有一篇关心雨后之花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只不过李清照没有出屋只是问问,而叶小鸾则是跑了出去亲眼看看;李清照是与使女对话,而叶小鸾则是与小鸟、与春对话而已。叶小鸾这篇学李词可真是神似了。因此,清代的词学家们是注意到叶词与李词的传承关系的,他们指出了叶小鸾在词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所以,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闺秀工为词者,前则李易安,后则徐湘苹,明末叶小鸾,较深于朱淑真,可为李、徐之亚。陈廷焯把叶词提升至高于宋朱淑真也无可非议,但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显然是过誉了。叶词远逊于李词的深刻的社会性,就其艺术性而言,李叶悬殊颇巨,但叶词着墨纤细,抒怀曲婉,体物的精微和咏物的巧思以及语言活泼俏丽,人物娇憨情态,与李清照有相似之处,这也是小鸾苦学李词的结果。因此叶词还是有一定的较高位次的。

【作者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淮北市人,诗人,文学评论家,地方文化学者。先后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报社。喜欢读书,敬畏文字,己创作出版17部作品,主编8部诗集。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