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子龙的忠贞之歌
所谓明朝后期是指明神宗万历年间到明朝的灭亡,即公元1573年到1644年。这个时期词坛上是非常活跃的,明词的辉煌恰在其时。以陈子龙为领袖的云间词派,推崇南唐李后主及北宋的周邦彦和李清照的创作方法和创作宗旨,力求婉约,取得了在整个明代前所未有的成就。如果不是明王朝风雨飘摇顷间灭亡,若能假以时日,云间词派的作家也许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当然,在明亡前后,婉约词派的作家们正是把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写进婉约词中,才使这时期的诗词更加灿烂辉煌。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有它固有的正反两个方面,这是事物发展的千古不变的规律。
陈子龙,字人中,号大樽,崇祯十年进士,他与李雯、宋征舆并称“云间三子”。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被俘后在押解途中投水殉国,年仅三十九岁。他在明末的文坛上声誉极隆,其文恢肆而神骧,其诗高华雄浑,顾盼自雄,睥睨四方,为明诗殿军,其词妙丽深婉,神韵天然,亦称大家。尤其是后期词作在缠绵婉转中寄托了爱国情思,使得他的婉约词作充满忠贞之气。所以当代词学大家龙榆生在《近三百年来名家词选》中将其排列首位,并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

陈子龙写了大量的忧国忧民以及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的作品。先请看《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这是哀叹亡国悲伤的一首词。时值南京已被清兵攻陷,词人转战江浙间与敌周旋,也是词人被俘前夕所写。上片写大好春光遭受风雨摧残,实际是写祖国的锦绣河山饱受异族铁蹄践踏。想当初,清兵南下,先是扬州十日,继之嘉定三屠,异族的屠刀沾满了中原人的鲜血,正好似词中描写那样,平空骤起狂风,将万紫千红摧残殆尽。下片抒发亡国的哀痛与复国的愿望,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民族感情。尤其词中的“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是极有深意的,首先使用“王孙”,该辞见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和“王孙兮归来”。王逸《楚辞章句》说:《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引用此句,本身就说得很明白,而且词人在清兵攻占南京后,他四处奔走,招贤纳士,图谋复国,虽未成事,但其忠贞之心,足令后世瞻仰。其次在下片有“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句,更是令读者神思飞逸。杜鹃啼血,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隐退,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以致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后人常以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痛。另外,南唐李后主在《乌夜啼》其二写道“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陈子龙将杜鹃啼血的典故与李后主的词意糅合一起,把本是春天里风雨之中的凋零花朵转化为铁蹄下故国的现状,其潜能之丰富,象喻之深广,令人拍案击节,且词中迭用比兴,风格婉丽之极,无不令后人侧目。
以眼前的春色为契机抒发悲怀故国情怀,在陈子龙的《湘真集》中还有《山花子·春恨》: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该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语意悲怆,表达了词人故国沦丧的悲愤,全词情景交融,意蕴深远。作者凭吊金陵的六朝遗迹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字面上凄迷、零落、寂寞,写的多是景物,其实都是对国之将亡的暗喻。上片从残春的景象入笔,营造了一种荒败、凄寂的氛围。下片切入人事沧桑,抒写凭吊故国的感伤。“杏花零落五更钟”句,是化用唐李商隐诗“月斜楼上五更钟”来刻画环境的凄凉。又使人们不禁想到被赵太祖囚禁的李后主所写《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其中有“罗衾不耐五更寒”之句。从陈词中“虫衔画粉玉楼空”一句,又使我们不禁想到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另一联“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无不在诉说昔日的繁华昌盛已如过眼烟云,不复为昨。从陈词中“惟有多情双燕子,舞东风”句,可以想到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和燕都是一样无知和无情,都当亡国奴了,还在那里“舞东风”和唱“后庭花”,这正反衬出词人有强烈的爱国情愫及深沉的亡国之痛。所以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陈子龙词:“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
另外,词人在《天仙子·春恨》下阙:“北望音书迷故国。一江春水无消息。强将此恨问花枝,嫣红积。莺如织。我泪未弹花泪滴。”中更是寄托了自己的故国之恋。陈廷焯在《词则·别调集》中说:“感时之作,笔意凄凉。”而清刘熙载在《艺概·词概》中说:“类不出乎绮怨。”而近代大学问家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说陈子龙:“卧子诗余中关涉春闺或闺阁之题目者颇多,……至于《柳梢青·春望》《天仙子·春恨》之类,则名士民族兴亡之感,与儿女私情绝无关涉。”这都说明陈子龙在婉约词的创作中,深寓了忧国的情怀。
在谈到陈子龙忧国忧民时的情怀,我们不能不读《江城子·病起春尽》: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该词描绘了一幅春景悲凉的画面,从中寄托了对故国的怀念。用春天的逝去来写故国之亡,这应从李后主开始。在《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与陈词中“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是一样的语气和心境。同时在陈词中也有李后主《捣练子·深院静》词的意境,都充满一样的怨痛之情。尤其是在该词结拍三句“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更是大有深意,所以清谭献在《复堂日记》中说“然则重光后身,惟卧子足以当之”。而陈廷焯在《云韵集》评论此词时云:“情深一往,情韵凄情,自是作手。”
另外,请读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消,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这是陈子龙的压卷之作,也是整个明词的压卷杰作。该词用比兴的手法,寄托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愫。以兰草代指抗清人士,以雪代指恶劣的环境。整首词除开头三句化用南朝宋鲍照的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外,其余基本化用屈原《离骚》里的典故,故使整首词品位高雅且婉丽凄凉。是婉约词苑里一株夺目的花朵,亦是上乘佳作。

陈子龙的爱情之歌
陈子龙是抗清志士,其气节可歌可泣,在一些怀恋故国的辞章中,寄托着深沉的民族情感。他的爱情之作,也写得十分缱绻委婉,凄美动人。在他短暂的人生当中,曾相遇相知过一个才高貌美的红颜知己柳如是。二人的爱情故事十分美丽,也十分悲情。柳如是曾数易其名,多达二十余个名号。幼年被拐卖入娼寮,幸被江浙名妓徐佛收养,被调教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十分精通。1632年,十四岁的柳如是被返乡宰相周道登强买为妾,但为周家其余妻妾所不容,再度被卖为娼。她十五岁时,有幸相识陈子龙,遂被其英雄气概、文人气质所倾倒,毅然作《男洛阳赋》献给陈子龙。将其描绘成男洛神,直言对陈的倾慕,并表达自己真挚的爱情,陈子龙以《采莲赋》答之。自此二人诗词互和,陈子龙也被柳的美丽、才气和真情所倾倒,由相识到相知,再由相知而相恋,1635年春季,陈子龙与十七岁的柳如是借住故里松江徐致远的别墅南园同居,开始了二人尤其是柳氏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二人谈古论今,吟风赏月,写诗作文,两情缱绻。可惜好景不长,同年夏天,以陈祖母高安人和继母唐宜人及陈妻陈儒人为首的封建家族势力出面干涉,粗暴拆开了二人的婚姻。柳如是被迫离开了陈子龙,但二人在分手后,仍常相往来,或青鸟互传,或诗词互和。二人将世俗之爱升华为高尚的精神之恋,他们虽未能白头偕老,但二人在心灵之爱的火花相撞却发出足令后人仰慕的光芒,而陈子龙许多至美的爱情词正是在这时产生的。
请看《画堂春·雨中杏花》:“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春宵。”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春雨微寒中的杏花,虽是微寒,但俏枝嫩蕊的杏花、千种风情的杏花、万般仪态的杏花,怎承受风雨的摧残呢?所以词中有“微寒著处不胜娇”句,表达了词人对杏花的怜悯和关爱。但仔细想来,词人不是在关怜杏花,关怜的是江南名妓柳如是。适时柳仅十五岁,被周家赶出后,正在娼藉,人虽聪慧美丽,却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二人经宋征兴方才相识相知,开始二人的感情历程。这是陈子龙与柳如是相恋之初时写的。
下面的《虞美人·咏镜》则是二人分手后,陈子龙看到柳如是留下的镜子而睹物思人,写下了刻骨铭心的沉挚之词:
碧阑囊锦妆台晓,泠泠相对早。剪来方尺小清波,容得许多憔悴暗消磨。 海棠一夜轻红倦,何事教重见?数行珠泪倩他流,莫道无情却会替人愁。
伊人离后无日不思,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字字咏镜,而语语写人,因物及人,更念当年相恋好时光,从而显示出词人对爱情的忠贞。
而柳如是在短短的十七年中,两次被人逐出家门,尤其这次是被迫与心爱的人分离,是十分伤心和难过的,她怀着对陈子龙深深的眷恋之情写下了二十首《梦江南·怀人》,前十篇以“人去也”开头,联章叠唱,表达自己对陈子龙的深情眷念。后十首以“人何在”开头,如同仰问苍天,我的爱人哪里去了,表达自己对陈子龙的爱恋。请读她的第二十首《梦江南·怀人》:“人何在,人在枕函边。只有被头无限泪,一时偷拭又须牵。好否要他怜?”这是以血泪哭诉为终结之篇,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只有在晚上偷拭眼泪而追怀往事,真可谓字字血,声声泪,小令写得哀婉绮丽,意蕴缠绵,显示了女词人高超独特的艺术才华。

在与柳如是分离后,陈子龙在《踏莎行·寄书》词中唱道:
无限心苗,鸾笺半截。写成亲衬胸前折。临行检点泪痕多,重题小字三声咽。 两地魂销,一分难说。也须暗里思清切。归来认取断肠人,开缄应见红文灭。
该词语言朴实,明白易懂,感情真挚。词人痛感二人的爱情命运悲惨。给自己所爱的人写完信,还要放到自己胸口上,以表示郑重,以表示真情,以表示亲切。信要发出时,还要再看一看,查看一下有多少泪点滴在信上。该词最大的特点是情真,没有一些文人在描述爱情时的作态,所以能动人心魄,正所谓真情出真诗,如果没有刻骨铭心的挚爱之情,诗人是写不出令读者泪流的词篇的。柳如是接到陈子龙的词后,仍用同调同题和词一首《踏莎行·寄书》:
花痕月片,愁头恨尾。临书已是无多泪。写成忽被巧风吹,巧风吹碎人儿意。 半帘灯焰,还如梦水。销魂照个人来矣。开时须索十分思,缘他小梦难寻视。
柳如是见到陈子龙的书信,早已苦泪流干,正要给陈子龙回信,一阵风吹来,把思绪“吹碎”了,实际上是她心乱如麻,思绪万千,无从下笔。表现了女词人柔肠百结,情深似海的一片痴恋之情。陈子龙的词和柳如是的词都是以寄书为题,并以愁开篇,以泪为主要内容,写出了柔情,写出了深情,也写出了真情,更写出了悲伤。两词珠联璧合,足以并传千古。
在二人唱和的作品中,比较著名的还有陈子龙《浣溪沙·五更》:
半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梦时愁,角声初到小红楼。 风动残灯摇绣幕,花笼微月淡帘钩,陡然旧恨上心头。
陈子龙的词中常用“五更”这个词,其意象源于唐李商隐《无题》“来是无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陈词从泪写到梦,从梦写到小红楼,这是特指当年他们借居的南楼,因回溯在南楼甜美的生活,一股旧恨陡然袭上心头。谁拆散了我们,谁使我们两处相思。能理解这一层,我们就会发现陈子龙的一种真情的爱,也正因为爱的真,才使得他的爱情词灵动生色,别有一种感人的力量。柳如是仍按原调原题和词一首寄赠陈子龙。柳词云:
金猊春守帘儿暗,一点旧魂飞不起。几分影梦难飘断。 醒时恼见小红楼,朦胧更怕青青岸。薇风涨满花阶院。
上片是写现在的心情,其心情与陈子龙词中的心情是一样的,是非常悲伤的。孤灯自守写到好梦难成,再写到夜半人醒。下片是沿陈词的思路写下去的,他们不恨红楼,尤其是柳如是,反而却时时回想在南楼的日子,这说明二人在当初那段时间里的幸福和美满。
除了陈柳二人互相唱和的词篇,在《湘真集》中,还有许多篇是陈子龙单独写给柳如是的。如《浣溪莎·咏杨花》:
百尺章台撩乱吹。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漂泊怨他飞。
淡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该词以即物即人的手法,写出杨花之恨。说到杨花,人们会想到宋章质夫的《水龙吟》句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句,他曲尽杨花的妙处,被历代文人所欣赏。当然,人们更会想到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尤其是词中“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及“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句,把杨花与思妇的心绪揉作一体,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而陈词就其意境而言,他句句不离杨花,可句句又有柳如是的身影所在,蕴含二人相知相爱相思的纯洁爱情。要知道柳如是本姓杨,与陈子龙分手后改为柳姓的,柳如是用唐人许尧佐《柳氏传》章台柳故事,改姓柳,字蘼芜,用薛道衡《昔昔盐》“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夏齐”之典,所以在陈子龙的词中咏杨花的作品不少。在该词中词人把花与人的情思写得幽怨缠绵,尤其是结拍“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句,是实指柳如是离开南楼后,恰如随风飘远的杨花,又要流浪天涯了。这里面有多少愤慨、多少关爱及多少怜悯,又有多少无奈呀!所以同代人王士祯是深知其义的,他盛赞这首词:不着形相,咏物神境。
陈子龙的《忆秦娥·杨花》:
春漠漠。香云吹断红文幕。红文幕。一帘残梦,任他漂泊。 轻狂无奈东风恶。蜂黄蝶粉同零落。同零落。满池萍水,夕阳楼阁。
这与上篇《浣溪莎》的立意是相同的,都是咏柳如是,对她从此后漂泊天涯表示深切的同情。所不同的是该篇直接使用“东风恶”这个敏感而特写的词,使人们马上想到宋陆游的《钗头凤》,陈子龙与柳如是分手和陆游与唐琬的分离,其根本原因是一样的,陆母不喜唐琬,陈的祖母高安人厌弃柳如是是娼妓, 从此棒打鸳鸯两分开。但陈词和陆词又有不同,陆游的《钗头凤》更多的是写别后自己的悔恨感受,而陈子龙这两首词则更多的是关注对方此刻的处境,从而给予的是怜爱和帮助。如该词是“一帘残梦,任他漂泊”及“满池萍水,夕阳楼阁”对柳如是离开后的漂泊生涯表示同情和关心,既充满了无限的眷念之情,也流露出对二人分离的幽幽怨恨。事实上就在二人分手的秋天,当柳如是迁往盛泽镇归家院时,陈子龙自松江与之同舟而行,亲送柳如是到达后才返回来。当然,陈子龙在词里托物言情,笔法委婉,含蓄蕴藉,基本还是含而不露的。

柳如是也在此期间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来表达她内心的悲苦以及对陈子龙的思念。就在南园分离时,十七岁的柳如是在《别赋》中为陈子龙写道:“虽知己而必别,纵暂别其必深。冀白首而同归,愿心志而固贞。”陈子龙也在《拟别赋》中答柳如是:“苟两心之不移,虽万里而如贯。又何必共衾帱以展欢,当河梁而长叹哉!”这说明二人已把世俗的情爱升华为高尚的爱情。所以,二人一直诗词唱和,一直互相关注。这种纯洁而凄美的爱情,一直为后人所敬佩。当二十三岁的柳如是要与钱谦益结婚了,她想到自南园分手后与陈子龙的恩恩爱爱以及因爱而产生的种种痛苦,她写下了最著名的《金明池·寒柳》,从而给二人的情感作一总结和交代,该词辞章华丽,用典极丰,以悲苦的心情感叹自己的身世,抒发了“美人迟暮”之慨,表达了对陈子龙的一往情深。全词深情莺绕,韵味挚厚,感物兴怀,悲从中来,极为凄楚动人,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陈子龙以坚贞烈士之笔,即写出慷慨激昂的忧世忧时之作,又写出许多凄美的爱情之歌,他不愧为明代后期词坛杰出的词人和优秀代表,后世作家是十分敬仰的。沈雄说:“大樽文宗两汉,诗轶三唐,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及《湘真词》一集,风流婉丽如此!传称河南亮节,作字不胜罗绮;广平铁石,赋心偏爱梅花,吾于大樽益信。”而清代王士祯则云:“大樽诸词,神韵天然,风味不尽,如瑶台仙子独立却扇时;而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绵邈凄恻。”这些评价都是非常中肯的,他不愧为明词第一人。
在明代后期,陈子龙的学生夏完淳的婉约词也是工丽婉曲,语极含蓄,很是难得的。同时,沈宜修母女的词尤其是叶小鸾的词更是着墨纤细,抒怀曲婉,笔者将另文撰述。

【作者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淮北市人,诗人,文学评论家,地方文化学者。先后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报社。喜欢读书,敬畏文字,己创作出版17部作品,主编8部诗集。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