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名家论坛
名家论坛
  • 名篇欣赏
  • 名家论坛
  • 走进婉约之十(文 耿汉东)

    时间:2019-10-23 17:44:24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耿汉东

     

    03.jpg

     第三章   唐五代婉约词的赏析

     

    婉约探源

     

       要想知道婉约词的源头所在,就要先知道词的产生。笔者认为:婉约派的形成与词的产生是同步的。换言之,就是当这种文学形式刚刚出现的时候,它的风格就是婉约的。因为,词在其初期时就偏于婉约的柔媚,所以古人们一开始就有诗庄词媚之说。当时,词是倚声而作,它来自音乐,并依附音乐而流行起来。故,词是随着曲调的流行而发展起来的。而自唐以来教坊相当繁荣,新的乐调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晚唐及五代之时,社会风气的萎靡,正适合词曲的柔婉之音我们从晚唐及五代的词牌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词牌多为更漏子、女冠子、采桑子、忆江南等小令词牌。这些词牌都是适宜演唱男思女怨心情的曲调。

    词最早起源于民歌,这可探源至隋代。当时民间创作的水调《河传》和《柳枝》,在流传极广,但是隋朝只有三十多年,所以,对婉约词的追溯又只好到唐朝。尤其是开元年间民间曲子词大量的产生,更是最好的说明。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都是在民间流传的民歌,而这些民歌从内容上看都是婉约派本色题材:

    一是描写妓女哀怨而又悲惨的内心生活。如无名氏《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去那人攀,恩爱一时间。词中把妓女的伤心和苦痛写得令人酸目。在《望江南》中,另一位哀怨而又伤心的妓女又继续唱道: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词写得又清新,又真挚,又哀怨,芳心可可,曲折回婉。

    二是描写荡子之妇的哀伤。如《南歌子》:悔嫁风流婿,风流无凭。攀花折柳得人憎。夜夜归来沉醉,千声唤不应。回觑帘前月,鸳鸯帐里灯,分明照见负心人,问道些心事,摇头道不曾。把一个嫁与无良婿的少妇的苦闷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展示了少妇的无奈和哀怨。

    三是征夫思妇和商妇思远。如:《捣练子·孟姜女·杞梁妻》和《拜新月·荡子他州去》。也有一些倚门卖唱的商女形象,如《倾杯乐·雪散胸前》。这些民间词都在不同程度上,用不同的描写手法,表达了她们内心不同的情感,有的哀怨动人,有的真挚感人,真实地反映出她们委婉的心曲。这与后来的婉约派词人在题材上,在遣词造句上,在风格上都是大致一样的。

    四是经过文人加工的民间词。民间词出于民间之口,不论怎样都带有一定的野气或质朴之气,从上述的例子中不难体味到。下面的民歌则不然:如无名氏《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这是情侣为表示爱情所发出的誓愿,词中用了六个根本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来说明二人间的分离是万万不可能的,并以此来表达对爱情的坚贞。这火一样的热情和别致的语言,以及奇特生动的比喻,不是数典文人所能想像的,只能在词句上作若干修订,而这种修订的痕迹在词中还是清晰可见的。

    101.jpg

    如果词仅仅生长在民间,是不可能发扬光大并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所以,在中唐的民间词正是由于文人的介入,使词的风格染上了华丽和委婉的色彩,比较纤巧细腻,则更显婉约的风格特征。为了说明民间词在唐代被文人加工,现举无名氏的《菩萨蛮》:清明节近千山绿,轻盈仕女腰如束。九陌正花芳,少年骑马郎。罗衫香油薄,佯醉抛鞭落。何用更回头,漫添春夜愁。因该词在多种版本上皆注为无名氏作,否则就其语气、语言和语调,哪里是民间之作?这种委婉的风格就是放在《花间集》中,也绝不逊色。文人们对这一形式的关注和介入,才使得词能得长足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二个结论:一是词的起源应于唐代,且源于民间歌谣。或云:唐代民间词应是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始祖。二是词于发端之初,就以浓丽、哀愁、委婉的姿态出场,或云:婉约风格与词的发端与生俱来。

       历代正统的词论家们都是看不起民间词的。宋张炎在《词源》中就说过:斯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若邻乎郑卫,与缠令何异也但是,如没有这些民间的令词,何来北宋间柳永的长调。就恰如没有黎明前的黑暗,何来红日于东方的喷薄欲出一样,民间的小令词的发祥与产生,为后来词的发展尤其是婉约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隋唐以来的民间词才是婉约词派的真正源头。

     

    婉约之祖

     

       一批文人介入词中,使婉约的小令如得雨之苗,茁壮成长。作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全唐五代词》中就存词十八首。其中最著名的是《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长亭接短亭。该篇被一个字所笼罩。写出了游子倦鸟思归、而又思归无望的苦闷心情,从而产生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愁。而李白在《忆秦娥》中,更是把婉约词的宗旨,演绎得淋漓尽致。词云: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该词的主旨是借闺怨而自伤,借吊古而伤今,同时表达出自己仕途不达的愁苦之情,这两首词被南宋黄云升推崇为百代词曲之祖。被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颂为:神在箇中,音流弦外,可以为词中鼻祖。寻词之祖,断太白可也,不必高语六朝。这两首词的中心都是望远怀人,也是婉约词派中常用常见的主题。可见,李白既为词之祖,也是婉约之祖。

       但是,千年间婉约词人衔悲洒泪,浩浩荡荡,挟愁而来,与豪放派平分天下,恐一个领袖李白难以为继,还应有一批文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这样的局面。而在唐代写词的文人对婉约小令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那就是刘禹锡和白居易两位大诗人。其实刘禹锡在唐代诗人中,是以铁汉形象著称的,但他的词却十分婉约。从《全唐五代词》上看,刘禹锡共写了三十九首小词。其中《忆江南·春去也》是写女子伤春之作,全篇婉丽清新。况周颐说其流丽之笔,下开宋人张子野、秦少游一派,由此可见,刘禹锡是婉约词派的领军人,则是无可争议的了。同时,他的二首《潇湘神》词,采用民间乐曲,语调清朗流畅,尽显民歌丰采。说到民歌特色,刘禹锡还写了《杨柳枝》十二首,《竹枝词》十一首。尤其是《竹枝二》: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更是写尽了青年男女相恋的情意。刘禹锡在《忆江南》中: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词中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对春天有无限的依恋,抒发了惜春伤春和怀人之情。全篇婉丽清新,流而不靡,对后世婉约派作家影响很大,其写作方法对小晏之《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及姜夔的《疏影》,还有吴文英的长篇巨作《莺啼序》的创作有极大影响。又从其词婉约流丽方面看,后来的张先、秦观得益匪浅。所以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云: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而且,后人对这首词也多有评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另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

    timg (8).jpg

       查《全唐五代词》白居易词三十七首。尤其是《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描绘出了江南的山川灵秀,风土清嘉,以及江南秀美风光。其诗情画意,令人心醉,这已是婉约派典型的状景笔法。白居易另在《长相思》则写尽了闺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少妇在明月下的楼头,思念远方的丈夫,其情溶入江中流水,绵远悠长。全词充满了情与愁,并且是愁为情生,婉转多情,这正是婉约词的本色。

       在唐代,不仅文人争相写词,而且达官贵人、皇室贵胄也拿起笔来,喜爱于这一崭新的文学形式,并写得词章婉约,唐玄宗就算得一个。他曾作《好时光》词: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鬓入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词中描写一个倾国丽人,莲脸修眉,年轻貌美,她只希望能嫁个有情郎君,不要辜负这青春大好时光。此小令描写细腻,委婉抒情,对后世的婉约词风有着很大的影响。顾桂芳《尊前集序》说:音婉旨远,绝妙千古。

       另外,韩翃的《章台柳》以及柳氏后为韩妻所答和的《章台柳》,二首词都亦物亦人,若即若离,温情无限。韩氏《章台柳》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陈廷焯在《闲情集》云:疑似之词,却说得婉折。而柳氏之《章台柳》则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钟惺在《名媛诗归》中云:芳菲节,黯然伤情,年年字说赠离别,可畏可感,不特可恨矣。又云:激直痛楚,绝不婉曲,可想其胸怀忧愤。而陈延焯在《闲情集》云:相忆之情,贞一之志,言外自见,和平温厚,不愧风人。

       在唐代的诗人中,韦应物不能忘却。韦应物的《调笑令·河汉》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塞北江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这是征妇思远的题材,笔写曲情,似直而纡,则别有风韵。王健的《调笑令·团扇》:团扇,团扇,美人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它写出班婕妤失宠后凄恻欲绝的悲情,同时,也是借秋扇间接比喻宫人横遭弃绝的怨苦,这是宫怨题材。而他的另一首《调笑令》:杨柳,杨柳,日暮白沙渡口。船头江水茫茫,商人少妇断肠。肠断,肠断,鹧鸪夜飞失伴。这是写商妇思夫,他以杨柳、船头、鹧鸪、江水四种物象来构成一幅图画,那种离愁别恨的氛围尤为浓烈。而这些题材,又都是婉约词派的传统题材。

       但这并不是说中晚唐诗人们都能成为婉约派的祖先,因为在中晚唐诗人中有的并不写词,李商隐就算一个,他的诗极其优美,但查《全唐五代词》李未写一首。而白居易的词则极其婉约,但历代的词论家们对他并没有像评论李白和刘禹锡那样说得如此明白和真切。所以,婉约之祖非李白和刘禹锡莫属。由于大批文人的介入,使词这一新生文学形式迅速成长起来,在这些文人中,温庭筠和韦庄的贡献最大,不仅创作的数量最多,而且其风格更加明艳亮丽。

    耿汉东.jpg

    【作者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淮北市人,诗人,文学评论家,地方文化学者。先后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报社。喜欢读书,敬畏文字,己创作出版17部作品,主编8部诗集。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淮北市诗词学会主席。 

     

    责任编辑:孙克攀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