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名家论坛
名家论坛
  • 名篇欣赏
  • 名家论坛
  • 走进婉约之七(文 耿汉东)

    时间:2019-09-24 15:12:26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耿汉东

    03.jpg

    悲情婉约:生死之恋

        若论及生死之恋的悲情,笔者以为还是北宋陆游和唐琬的《钗头凤》最为感人,但在本集中已有另文《绝世之恋》,故不再专文论述陆唐之恋。另外就是姜夔与合肥一琵琶女也算是一生之恋,姜之《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即专为此情而发。但对方是一歌女,虽然姜夔还写了《江梅引》和《月下笛》等词来追忆和描述这段恋情但他们时见时散,且时空间隔太久,很难为纯情之恋。还是金代元好问写得《摸鱼儿·问世间》词写得最好。该词在小序中写得非常明白,词人在1205年赴试并州,在路上遇一猎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另一脱网之雁,绕之悲鸣不肯远去,竟然自投于地而死,可见那脱网之雁是殉情而死的。词人感慨万分,从猎者处购得二雁,葬于汾水之上,并累石为识,号曰雁丘,并赋词礼赞这一生死不渝的爱情。虽然所写为异类的爱情,但词是以人类的爱情审美观来讴歌这一爱情悲剧的。词以问句发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这已成为千古名句,已被后人演绎为较多常用的爱情用语,并赋予其最普遍的意义,尤其词中之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以虚笔荡出其殉情之由,哀婉欲绝。最后词人又推出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句,来歌颂殉情大雁,使之流芳千古。如果说这首《摸鱼儿》所歌颂的爱情悲剧中的主人公是雁,缺少说服力,那么元好问的另一首《摸鱼儿·问莲根》则是使用比兴手法来歌颂生死之恋的人间爱情。该故事在序中亦写得明白,一对痴情儿女,因双方家长的反对而双双赴水塘殉情。当年此塘荷花开放,株株皆为并蒂莲也。词人有感而赋,词曰: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鸳鸯生死浦。词人一腔愤慨连续发问,尤其是最后一问,上天都认可了他们的爱情(词中有天已许句),可人间为什么不让他们白头到老?接着词人大声唱出对人间至情的赞歌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这一曲唱罢,令后世多情儿女们如痴如醉,其痛快之感何其如也。

       在明代陈子龙与柳如是是一对才子佳人,尤其在二人分手后,有许多哀婉凄绝的唱和之作,但仔细品味,仍不如林鸿和张红桥二人感情真挚,其故事也较哀绝。据载,张红桥貌美且有才气,嫁与林鸿后,二人诗词唱和,齐眉举案。然不久,林宦游南京时,写了一首《念奴娇·钟情太甚》寄给张红桥。张以同调相和,这本为才子佳人之雅趣。但林词中有钟情太甚,任笑吾,到老也无休歇,月露烟云都是恨,况与玉人离别软语叮咛,柔情婉转,熔尽肝肠铁”。林把那种对爱情的执著及分别的相思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把这种情感信息准确无误地传给了张,而这种情感信息恰又是张红桥最需要、最渴求的、也是最致命的。故张在和词中有一缕情丝,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表述自己在别后的相思之情后,女词人又无可奈何地说出剪灯帘幕,相思谁与同说”。言下之意:你快归来吧,我实在不堪相思之苦了。因张是以名妓之身嫁与林鸿做妾,在家中毫无地位,而林外出后,张的日子将更为艰难。在历史上,许多有才气的女子,嫁人作妾后,日子都非常难。例如柳如是嫁钱谦益后,钱死,柳在钱家无法立足,自缢而死。清代女词人顾春嫁与奕绘为侧室,奕绘死去,顾春被逐出王府,所以张红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这两首词也是人们常读到的离别相思之语而已。然而,令人动容的是张在和林词后,竟相思成疾,不数月而亡。故这二首词也因之涂上了浓重的悲情色彩,令人读后无不为之倍感伤情。

       在古典诗词中因相思而亡的,要数清朱彝尊《高阳台·桥影流虹》最为感人。该词小序中把来龙去脉写得较为明白:在清朝初年的一个春天。江苏吴江叶元礼过流虹桥时,桥边楼上一少女见其风流倜傥,不禁十分爱慕,而叶在对望少女时亦觉其美丽异常。因相爱无着,该少女竟相思而亡,且死不瞑目。值少女气绝之时,恰叶元礼又过其桥,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室大哭,女目始瞑。该故事十分感人,朱赋词记之。请读朱词全文:

    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寻。

    timg (1).jpg

       该词上阙写怀春少女在楼上乍见叶元礼后,因这翩翩美少年转瞬间即消逝于满目春色里,再也无从相见。于是乎词中之倩何人、传语青禽,女无法传情,故只能是倚遍雕阑,梦遍罗衾。少女的相思太苦,岂能不病?焉能不亡?该词下阙是写叶元礼再过其门而得知缘由后,内心既感且悲,遗恨无穷。因此,他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少女因苦恋他而死,而他竟不知情,当知之时已人天两隔了。他怀着无限悲伤之情,盼望少女生前走过的长堤上,年年生出长满红心的芳草,借以报答少女的痴情。在下片描写叶元礼心情时,词人用典极丰,使用古代许多爱情故事,以此刻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该词隽丽缱绻,凄婉动人。所以同代词论家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朱彝尊:有名士气,清雅深隐,字句密致。在《清词菁华》论该词时曰:朱词以《桥影流虹》为代表,所谓舂容大雅,万变不离其宗者,可以尽朱之所事矣。而清代词评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则说该词:凄警绝世。可见前人对这首词评价是极高的。这情节与唐朝崔护与桃花女相爱之事相仿,只不过比该词故事更优美、更符合逻辑些。

       唐德宗贞元初年,年轻的博陵举子崔护到长安考进士未果,一人到城南游玩,因口渴到一农院讨水喝。院中一年轻姑娘倚桃树而立,且含情脉脉地看着崔护喝水,时值桃花盛放,姑娘与桃花两相映衬,十分美丽,崔护在与姑娘互通姓名后踏上归途。第二年清明,崔护京城应试后,又去城南,然大门紧锁已无一人。他在门扉题下七绝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并署下自己的姓名后怅然而归。几天后,他再去城南,惊闻院中传来一老汉哭声。崔循声问去,老汉说:前几天女儿在门扉看到崔护的诗,接着便病倒了,现气息将绝。崔护闻声大哭,闯进门去,抱住姑娘连声呼叫。姑娘此时竟然能睁开眼睛,当看到自己就在心中人怀中,病竟好了大半,后来自然是成了一段姻缘。这二者中差异在于:朱词中的楼中少女仅看见楼下叶元礼一面,又没有交谈,竟然相思而死,未免唐突了。她每天在楼上要看见多少人啊?再者,因二人无有交谈,少女之母何以识之叶元礼?既不识之叶元礼,又何以告之少女临终之言?又之,女儿病亡,父母心中如刀割油煎,岂有心情坐楼上闲观路人,以待那位不可知之人。

        故相对而言,唐诗故事较合逻辑,因毕竟二人在院中有过交谈,男见女面如桃花,异常美丽为之心动,女见男亦为一年轻书生,如此英俊,正是意中人之选,只是仅此一缘,无从言深而已。可第二年崔题诗后就不同了,这位从小就熟读诗书的少女,从崔诗中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中,读出了崔对自己的一片情意。她捕捉这一信息后却更加伤情,因为此番若不能相见,崔将远归,也许此时他已考取功名,将更不知去向何方,再相见就难了,那么这一番好姻缘将永再难圆。少女得到诗传情意后的一番思索,再相思,再成疾,再病危,这才顺理成章。当然,唐诗故事很优美,而朱词故事更凄美些,或许世上就有这种事情发生,而朱词所写的正是这种事情,让后人去验证吧。

     

     timg (8).jpg

    悲情婉约:悼亡之痛

     

       在词中论及悲情,最悲莫过于悼亡词了。词中之悼亡最早者应为南唐李煜的《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是悼念大周后的,只是无论是悼亡诗还是悼亡词,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情真。而李煜在大周后活着时就与其妹即后来的小周后偷情,甚至在大周后病重期间都未能使其偷情停止。对于这样的人写出的悼亡辞,还能谈及情真所以历代词论家对这首《谢新恩》都不太重视。而在悼亡词中,情调凄凉哀婉,而又脍炙人口的当数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词。从《侯鲭录》中得知,苏妻王弗,知书懂诗,只可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去世于京师,次年葬于四川眉县。夫妻诀别时苏轼不到三十岁。这首词是苏轼四十岁时徙知密州时所写,密州至川,千里之遥也,故词中有千里孤坟语。词中表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和词人绵绵不尽的哀思,并且渗透着词人仕途坎坷的悲凉,真是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是悼亡词中千古绝唱。请读该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与苏轼《江城子》同为悼亡双璧的是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词。贺铸生性狂介,使酒尚性,不媚权贵,故一生屈居下位,家境贫窘。而妻子却出身皇族,她对贺铸十分体贴,且能甘居贫困,可她在词人五十岁时去世了。贺很悲痛,写下了这首词,词中充满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尤其是在词中写出了贫贱夫妻在贫困生活中的患难与共的深情,有一种读之泪流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开门问天同来何事不同归,是一种呼天抢地的悲鸣,使读者一下子即泪流满面。稍后的头白鸳鸯失伴飞,再次述说老来失伴,更使读者为词人伤心掉泪。因此,这首悼亡词较之苏之悼亡词更哀伤、更悲痛,果真是一唱三叹,一语三哭,令读者难以为情。

       在两宋词中悼亡的词不少,但怀念妻子或丈夫的即夫妇间悼亡词不多。像李清照在南渡后所写诸词尤其是《声声慢》,有悼念亡夫之意,但不是专此悼亡。南宋初年戴复古的《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也是一篇感人的悼亡词,尤其是其妻在与戴临分手时所作《祝英台近》,更是词语凄婉、十分感人,然更愈显戴乃卑劣之人:你即已婚,何必再娶。既已娶,为何又弃,乃致妇而亡。妇亡十年而赋,纵有相如之才,世人也难恕尔。南宋的吴文英的《玉漏迟·絮花寒食路》是写对亡妻怀念的词章,上阙写出对妻子的无限爱恋和怀念:从间阻,梦云无准,鬓霜如许,下阙写出过去日子里夫妻的恩爱情,从而引发出深深的哀怨弹指一襟幽恨,漫空倩,啼鹃声诉。深院宅,黄昏杏花微雨。全词写得哀婉柔丽,真挚感人,应是悼亡词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另外,吴文英在年轻时留居杭州时,曾爱恋一歌女,在其人亡后他也写了不少悼亡之作,如《定风波》、《西子妆慢》、《昼锦堂》,其中最感人的还是《莺啼序·春晚感怀》,但吴仅是与歌女相恋,而非夫妻之情,故不再赘笔。

       在清代,悼亡词是很多的,像郭麟、厉鄂、王渔洋、周之琦悼念妻子的词和顾春悼念亡夫奕绘的词作,都是催人泪下的优美篇章。尤其是顾贞观的《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冯登府的《城头月·题亡妇梅卿〈南柯子〉读后》、况周颐的《减字木兰花·重到长安景不殊》,都表达出对亡妇深深的思念和自己的悲痛心情,感情真挚动人,读后令人倍感伤情,确乎是篇篇佳作,都足传后世。当然,在这些悼亡词中,最感伤情、也最令人读后难忘的还应是纳兰性德的二十余篇悼亡词。

       纳兰性德在二十一岁时娶妻卢氏,卢氏貌美且贤,与词人琴瑟相和,只可惜青年夫妻仅共同生活了三年,在卢氏二十一岁,也就是在词人二十三岁时死去。夫人的早逝,使纳兰内心深受创伤,在以后的八年中,词人郁郁寡欢,终致成疾,在三十一岁上英年早逝。他的词风也随卢氏的去世而转变。他的悼亡词哀怨沉痛,令人不卒读。请看他最早的悼亡词,也是他的自度曲《青衫湿遍》: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共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这是卢氏去世半月时,词人所写的第一首悼亡词。写尽了对亡妇的切肤之思,沁心之爱,他甚至求助神灵,引领亡魂回到小廊回合的家中,或使自己梦绕亡妻坟茔,后来竟哽哽咽咽,若断若续地与亡魂对话,甚至他竟设想在坟前哭,让泪水把她滴醒。在词里他迷了,他痴了。他的一颗心飞走了,飞到冥界,与亡妻相会去了。足见他们生前相爱之深,对亡妻思念之烈已达无以复加之地步,天下有情人无不含泪读之,且又柔肠寸断,该词真是感天地,泣鬼神。在他的悼亡词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timg (4).jpg

       该词不仅婉丽凄清,而且感人至深;不仅用典极丰,而且情感尽露,他用明月、燕子、蝴蝶三种景物,淋漓尽致地表达绵绵哀思,充分体现对亡妻的真挚爱恋,正如顾贞观在《纳兰词评》中所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王国维亦言: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当然,在纳兰的悼亡词中《浣溪沙·谁念黄叶独自凉》、《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沁园春·瞬息浮生》都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也是他整个词作中的杰作。他的悼亡词为后人所看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写怀念之情是真实的、真挚的,悲中有情,情又真挚,而真情真意才是优秀词人所必备的品质。

     9de3aa9a107c48d54c3621a9912cc613.jpg

    【作者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淮北市人,诗人,文学评论家,地方文化学者。先后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报社。喜欢读书,敬畏文字,己创作出版17部作品,主编8部诗集。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淮北市诗词学会主席。 

     

    责任编辑:孙克攀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