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浅述毛泽东诗词高潮期的创作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生涯,大体有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期应从1925年起到30年代中期,以《沁园春·雪》的问世为标志。
这期间毛泽东共创作19篇诗词,被当代毛泽东诗词评论大家们认定的毛泽东诗词中最好的三首词(两首沁园春,一首忆秦娥)恰在此期间。诗人三十二岁时成功地创作的《沁园春·长沙》。它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奠定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诗人的地位。词中所表达的一种崇高之美,令无数文人为之倾倒。
1927年以后,是毛泽东诗情勃发的最佳时期。他写了一系列战争组诗,也可称之为战争史诗,表现出了毛泽东非凡的统帅气概。以如椽之笔,在诗化战争,且多有佳作,他的诗词创作也渐入佳境。
1930年以后,由于军情急迫,战事频仍,反倒使毛泽东的诗情像火山一样喷发,同时他的词风更加豪迈雄浑。故而,此时的毛泽东军旅题材创作已渐入高峰时间。尤其是长征途中的千山万水和惨烈的战斗激发了毛泽东的创作灵感。在那一组光耀千古的长征组诗中,有一颗最夺目的明珠,那就是在1935年2月,毛泽东写了《忆秦娥·娄山关》。该词以悲壮凝重的笔调和情景交融的美学观念,使词中意境之阔大深邃,意象之精美唯一,风格之独异精湛,在中国诗词史上堪称独步。就是唐李白所作《忆秦娥》,虽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但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相比,恐也只能是瞠乎其后。
当毛泽东写成了《七律·长征》和《念奴娇·昆仑》后,他的诗情词艺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毛泽东乘势鼓勇再进,终于达到了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巅峰:《沁园春·雪》问世了。这是一首冠绝一世、千古绝唱的佳词,也是毛泽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首词。是年,诗人已四十三岁了。他的诗词创作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表现了惊人的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该词美学成就极高,把写景、咏物、议论、咏史、抒情熔于一炉,并做到五美俱绝且王者之气和英雄气概交相辉映,倾倒无数文人。被现代词学大家柳亚子誉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当代诗人公木评论该词:“其胸襟之浩阔,真是扫空万古;其意境之高远,允称横扫六合。在咏物词中,实在可以说达到了上上乘。千古词人共折腰。此言或不虚,且不说纳兰、东坡、稼轩,千古词人都可掩卷不观矣。”
更有意义的是,当毛泽东在重庆首次公开发表《沁园春·雪》时,一时间轰动山城,大后方的文人第一次领略毛泽东独步千古的恢弘气势,而国民党当局也被毛泽东盖世才华所震惊。敌我双方和者如云,形成词坛千古难见的壮观景象。当然也有一些文人就词而和词,没有政治色彩,如早年留学英国的财政专家、当时为国民党财政部副署长的崔敬伯就和了一词(注一)。但敌、我、友三派人物所和之词其艺术成就都无法与毛泽东词相比,品读之后给人一种仰视天颜和一种浮沉天壤的感觉。现略摘两首,以飨读者。
首先是当代词坛泰斗柳亚子的和词,他对毛词极为推崇,认为是千古绝唱。该词曰: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该词意气飞扬,情真辞切,在当今词坛,亦为上上之作。尤其是他把廖梦醒的丈夫、中共党员李少石之死,归咎于己(词中有“邻笛山阳,伯仁由我”句),表现出他与共产党人同心一系的高尚而无畏的精神,更是令人敬佩。然若把柳词与毛词相较而言,就其胸襟、气度、声势,实难与毛词比肩。此非柳亚子文识胆略之逊也,毛泽东乃天人也,王者也,二人实难比并之。柳词虽不能与毛词比并,但柳氏挟其数十年词坛之威,其词亦有过人之处,故毛唱柳和,山城为之沸腾。国民党宣传机构经一番密谋,着令《中央日报》副主笔王新命首先跳出来以《沁园春·次毛润之(沁园春)词韵》攻击毛词。王词云:
抗战军兴,受命立功,拥纛东飘。当徘徊歧道,中夜惘惘;悚心怵目,举世狂潮。寇患方深,阋墙难再,回首中原烽火高。却倒戈,看杀人掠地,自炫天骄。
山河美丽多娇,笑草莽英雄亦折腰。想翼王投笔,本矜才藻;押司题壁,夙擅风骚。惜误旁门,终虚正果,勒马悬崖着意雕。时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
从中不难看出该词笔调低下,毫无文采,只是勉凑成章,以此和词来攻击毛词,简直是桀犬吠尧,可笑之极矣。同时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的《和平日报》也就是后来的《扫荡报》以及大大小小的报刊及其他反动文人,群鸦齐噪,攻击毛词。一般来说,文坛论争,本为盛事,但政府以浓浓的政治色彩来围剿攻讦,顿时激怒了山城的文化进步人士,郭沫若率先和词来反击。郭词云:
国步艰难,寒暑相推,风雨所飘。念九夷入寇,神州鼎沸;八年抗战,血浪滔滔。遍野哀鸿,排空鸣鹏。海样仇深日样高。和平到,望肃清敌伪,解除苛烧。
西方彼美多娇,振千仞金衣裹细腰。把残钢废铁,前输外寇;飞机大炮,后引中骚。一手遮天,神圣付托。欲把生民力尽雕。堪笑甚,学狙公芋赋,四暮三朝。
郭词极具战斗力,尤其下阕所指,对蒋介石政府痛加鞭挞,应该说是极为犀利的。但就其意象意境、胸襟气度,也实难与毛词相比,尤其是细读之下,恐还要弱于柳词。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郭词的反击应是最有力的,这也需要过人的胆识。当时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任职的易君左,自恃才高,曾和词两首(注二)充当围剿毛词的急先锋,郭沫若亦和词反击(注三)。与此同时,由邓初民主编的《民主星期刊》上化名为“圣徒”的朋友(注四)和进步人士黄齐生先生(注五)以及远在华东前线指挥作战的陈毅(注六)也都纷纷和词,一时间此唱彼和,你攻我守,在当时文坛上蔚为大观。
之所以引用这么多词,只想说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当今词坛上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沁园春·雪》在毛泽东诗词创作中的艺术成就之高,并且是诗人第一次创作高潮中的高峰之作,毛泽东终其一生,再也无二,实乃空前绝后的作品。尤其是该词发表后,在文坛上掀起狂天飓风,无不令后学者在仰视伟人的同时,遥想当初翻江倒海、怒涛喷雪的壮观,禁不住心向往之,神思醉之,舞之蹈之,故而多笔撰之。
《沁园春·雪》一曲吟罢,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沉寂了十几年,其间并无佳作问世。而在这十几年中,他把诗词创作的激情转化为理论创作的冷静思考之中,写出了一系列鸿篇巨作,毛泽东思想体系在此期初步形成。毛泽东在政治上的成熟和思想体系的确立,使他拉大了与其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距离,他不但行进在大诗人和大思想家的人生过程中,同时也奠定了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当然领袖的地位。毛泽东思想将刀斫斧凿般地刻在中国思想史上。
在五十年代前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再次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又开始形成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第二个高潮期。
在此期间的创作,毛泽东一改第一高潮期抒情过多的笔法和英雄苍凉的基调,诗人以史、哲、理入诗。这就更使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思理精深,故而使“诗言志”的境界更臻完美。形成这次高潮的原因是:毛泽东此时情绪高涨,故诗情大发,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几经沉浮,历尽艰难,多少先烈为此付出了生命。但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终于夺取了全国政权,人民革命胜利了,这巨大的胜利鼓舞了诗人。所以,此时是诗人第二次高潮的发轫期。追古和赞今是这一时期的主题,率先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品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诗的特点不仅是用典精妙,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气度恢弘,在诗人以第一等襟抱和第一等学识而写下的第一等真诗中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感叹。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完成了理论的探索而再向诗坛注目时,首次亮剑,就注定了诗人在未来创作中将再度辉煌。
在共和国之初的唱和之作,尤其是与柳亚子、周世钊诸大家的诗词往来,是毛泽东跃上第二次高峰的有力铺垫。一方面反映了诗人这期间的主题创作的诗艺圆熟,另一方面反映了诗人依然是笔力沉雄,保持着锐不可挡的气势。尤其是《浪淘沙·北戴河》和《水调歌头·游泳》的成功创作标志着毛泽东诗词创作正向高峰奋力攀登。
当代词论大家都认为《浪淘沙·北戴河》和《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双璧,互相辉映,耀人耳目。细读前首词,人们无不被其壮阔、雄伟所震慑,也无不为其高妙飘逸所叹绝。这真是大诗人用大气魄来表现大景象的大手笔,这是举世无二的大海之歌。而《水调歌头·游泳》则是有词以来第一首咏长江之泳的词章,更主要的是该词强有力地说明毛泽东是伟大的预言家:“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预言,仅隔数十年便已成现实。诗人把理想与现实、神话与人世交织在一起,使该词风格豪迈潇洒,气势雄浑奔放,意境开阔深远,且想像大胆,情调浪漫,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典范。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世界文学史上两大流派创作风格。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在《诗经》,而浪漫主义的源头在《楚辞》。毛泽东在五十年代后期创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绝《观潮》、七绝《刘贲》,不仅使诗歌在较高的层面上攀登,而且就其意境、意象韵味也更趋丰美。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毛泽东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同时对诗词艺术规律的探究,已到了更加精深的程度。
尤其是《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创作,运用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打破了千百年来悼亡伤逝诗词的一般写法,开创了怀旧悼亡词中从所未有的境界。那奇特而瑰丽的联想,那深厚而崇高的敬意,尤其是那伟大胸怀和王者风范的交相辉映,使无论是唐代元稹、宋代东坡,还是清之纳兰之悼亡词无不自惭而去。
在此期间的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民歌和古典结合的典范,也是毛泽东在五十年代诗词创作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毛泽东重要的代表作。其经典之处依然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高度融合,并且还具备了民歌和古典相结合的成功实践。
进入六十年代,毛泽东已进入老年,但开国领袖的地位和建国方兴的责任使他心态依然年轻,依然洋溢着英雄豪情,并把这英雄豪情与他那哲理性的思考结合起来,故而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劲头更加强健。仅1961年,毛泽东就创作了8首诗词,即: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七律《答友人》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卜算子《咏梅》
七绝《屈原》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这其中的作品有的以意象明丽而暗含哲理胜,如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有的以借物抒情言此意彼胜,如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尤其是这期间优秀的代表作七律《答友人》和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典范之作,而且是具有民族特点和时代色彩的作品,都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上乘之作。
正当毛泽东把英雄之气与史、哲、典相结合,而使诗词创作的劲头势如飓风般强健之时,时事发生了重大变化:中苏两党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导致两国关系的恶化;中印边界的纠纷而又开战端;欧美各国封锁、仇视与讹诈以及历史上三年罕见的自然灾害,使年轻的共和国进入最困难的时期。这种雪压冬云的恶劣环境,诱发当时毛泽东本来就诗力强健的创作欲望,或者说,文人一生都在寻觅的创作佳机于此刻同时遇合,一代伟人毛泽东恰恰准确地把握住此时的创作佳机。他胸中的英雄之气被激发出来,而激发出来的英雄之气又促使他的诗词创作进入三十年代长征以来的第二个高峰,而这高峰之作就是《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该词大笔如椽,直抒胸臆,既有辛辣的讽刺,又有严正的批判,还有严肃的论断。把史、典、理融于一炉,反映了诗人的伟大气度和广阔的胸襟。全词激越慷慨,气势豪放,是古往今来该词牌中第一首壮词,即便东坡、稼轩再世亦无此笔力,难与比雄。
当然,此一高峰的艺术成就已无法与前一高峰相比。原因有三,首先,这不仅因为其写作原动力不像三十年代中期那样直接从现实斗争中的感发而至,更主要的是此期的诗作由于诗人把现实与历史的积淀转为深沉的思索,而趋于内敛和凝重。而三十年代的七律《长征》和《沁园春·雪》则是因感情激烈而化为诗,而诗则恰恰需要激情。其次,六十年代初期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虽然遇到极大的困难,但这种困难与国内十年革命时期的困难又不尽相同,可以说是质的不同,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所取得的社会效果以及艺术成就也就自然不同,这也是千古不变的创作规律。再次,也是更深层次的原因,由于诗人把深深的思索用于国事之中,过多的冷静和思维的偏颇也对该时期的创作有所制约。在七律《洪都》和七律《有所思》,尤其在《念奴娇·井冈山》的创作时,诗人已准备在中国的大地上掀起一阵飓风,建国方略都为之一变,国运偏颓。那么,素以倡导“诗言志”的毛泽东,其诗运岂能不衰。
因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成了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第二高潮期的最后的辉煌,也成了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压轴之作。
附注:
注一:崔敬伯词
一夕风横,八年浴血,万里滞飘。看旌旗到处,惟余榛莽;衣冠重睹,仍是滔滔。米共珠殊,薪同桂贵,欲与蟾宫试比高。抬望眼,盼山河收复,忍见娇娆。
名城依旧多娇,引无数雄儿尽折腰。惜蒿里鹑衣,无情点缀;泥犁沟壑,未解兵骚。千载良时,稍纵即逝,岂是颓梁不可雕!天碎也,看今朝如此,还看明朝!
注二:易君左两首词
其一: 国脉如丝,叶落花飞,梗断蓬飘。痛纷纷万象,徒呼负负;茫茫百感,对此滔滔。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几见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离破碎,葬送妖娆。
黄金难贮阿娇,任冶态妖容学细腰。看大漠孤烟,生擒颉利;美人香草,死剩离骚。一念参差,千秋功罪,青史无私细细雕。才天亮,又漫漫长夜,更待明朝。
其二: 异说纷纭,民命挂悬,国本仍飘。痛青春不再,人生落落;黄流已决,天浪滔滔。邀得邻翁,重联杯酒,斗角钩心意气高。刚停战,任开诚布信,难制妖娆。
朱门绣户藏娇,令瘦影婆娑弄舞腰。欲乍长羽毛,便思扑蹴;欠贪廪粟,犹肆牢骚。放下屠刀,归还完璧,朽木何曾不可雕。吾老矣,祝诸“前进”,一品当朝。
注三:郭沫若反击易君左词
说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轻飘。看古今成败,片言狱折;恭宽信敏,无器民滔。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
传声鹦鹉翻娇,又款摆扬州闲话腰。说红船满载,王师大捷;黄巾再起,蛾贼群骚。叹尔能言,不离飞鸟,朽木之材未可雕。何足道,纵漫天迷雾,无损晴朝。
注四:圣徒词
放眼西南,千家鬼嚎,万家魂飘。叹民间老少,饥寒累累;朝中上下,罪恶滔滔。惟我独尊,至高无上,莫言道高魔更高。君不见,入美人怀抱,更觉妖娆。
任她百媚千娇,俺怒目横眉不折腰。我工农大众,只求生活;青年学子,不解牢骚。休想独裁,还我民主,朽木之材不可雕。去你的,看人民胜利,定在今朝。
注五:黄齐生词
是有天缘,握别红岩,意气飘飘。忆郭舍联欢,君嗟负负;衡门痛饮,我慨滔滔。民主如船,民权如水,水涨奚愁船不高?分明甚,彼褒颦妲笑,只解妖娆。
何曾宋子真娇,偏作势装腔掼扭腰。看羊胃羊头,满坑满谷;密探密捕,横扰横骚。天道好还,物极必反,朽木凭他怎样雕。安排定,看居邠亶父,走马来朝。
注六:陈毅词两首
斥国民党御用文人
毛柳新词,投向吟坛,革命狂飙。看御用文人,谤言喋喋;权门食客,谵语滔滔。燕处危巢,鸿飞寥廓,方寸岑楼怎比高。叹尔辈,真根深奴性,玷辱风骚。
自来媚骨虚娇,为五斗纷纷竞折腰。尽阿谀独夫,颂扬暴政;流长飞短,作怪兴妖。革面洗心,迷途知返,大众仍将好意招。不如是,看周天倾覆,殉葬崇朝。
和咏雪词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江淮斤运,砌玉浮雕。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2013年12月,作者耿汉东先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发言
【作者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淮北市人,大学本科。先后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报社。喜欢读书,敬畏文字,己创作出版15部作品,主编6部诗集。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淮北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