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 > 百人百事
百人百事
  • 新闻
  • 视频
  • 百人百事
  • 文苑荟萃
  • 金庸與他的父親 (佚名)

    时间:2018-11-03 11:36:24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佚名

    timg (1).jpg

     

    金庸的父親查樹勛(又有作查樞卿 、查懋忠),是1951 4 26 日作為反動地主被槍斃的。行刑的場地,就是他自己興辦的小學的操場。

     

    後來有關方面糾正了錯誤。這件事距離今天已經六十多年了。

     

    這是金庸的一大傷心事。只因為他前些年自己公開寫了這事,不然,我也感覺不忍心說。

     

    查樹勛先生是不是地主呢?是地主。

     

    眾所周知,他的家族,是浙江海寧當地的名門望族,祠堂上還掛著康熙皇帝親筆寫的對聯:"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到金庸出生的時候,家裡據說已經沒落了,但還是有3600多畝土地,100多戶佃農。金庸弟弟的回憶里說,家裡的宅子是五進的大院,有90多間房子,有大花園,在鎮上還有錢莊、米行和醬園店。

     

     

    金庸的父親還不是個普通的地主,而是受過那個時代中國最好高等教育的地主。

     

    查樹勛生於1897年,是當時著名的教會大學——上海震旦大學的畢業生。

      

    因為現在沒有這所學校了,大家可能不了解。震旦大學和後來的復旦大學淵源很深的。後來馬相伯先生辦復旦大學,意思就是要"復興震旦"。(另一說是來自於《卿雲歌》)

     

    建國后,震旦大學被肢解了,院系被分散併入復旦、交大、同濟等學校。

     

    其實,不但父親是個高材生,金庸的兩位伯父也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的二伯是當時北大國文系的學生,大伯是清朝的秀才。

     

    在當時的落後的中國,查樹勛是典型的精英,中西結合的人物。據稱他曾鼓勵金庸說,你表哥徐志摩讀劍橋,你以後也要上劍橋。

     

    有一年聖誕節,他送給小金庸的禮物是狄更斯的一本小說,叫做《聖誕頌歌》,內容是講一個冷酷的守財奴,受到了精靈的啟發,變成了一個善良的人。這本書對金庸的性情、人格影響很大。

     

    想想看吧,一個出生於19世紀的中國的父親,給孩子過聖誕節,送禮居然能送出狄更斯的小說來,還不是《雙城記》《霧都孤兒》這樣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而是到今天大家都不太熟悉的《聖誕頌歌》。

     

    你能看得出這個父親的視野和文化品位。到今天,我們很多父親都送不出這樣的禮物來吧。

     

    說到這裡,很慚愧,出版社送了我一套《聖誕頌歌》,到今天都沒拆開來讀。

     

     

    查樹勛在鄉里辦了不少好事。在我翻找的有限資料里,沒有發現惡行,而是有不少贍賑、辦學之類的義舉。

     

    比如他晚年花大力氣辦"義莊",出力周濟宗親,興辦教育。他給金庸送書,讓兒子不要做冷酷的守財奴,他自己似乎也在努力做些善事。

     

    根據《文史月刊》賴晨文章介紹,查家把 1000 畝水田充當本族"義田",請地方官把這些田另立了戶名,登記註冊。

     

    這些義田是上好的良田,旱澇保收的。扣除賦稅和損耗后,一般每年可收租谷3500 石,變賣后按月周濟族人。每到秋收,查樹勛會視年成的好壞,給佃農減租或免租。

     

    查樹勛熱心辦學校,從義莊拿出了一筆錢,興辦了龍頭閣小學,孩子們均免費入學。讓人感慨的是,他後來就是在這所小學的操場上被槍斃的。

     

    當時他們鎮的金竺庄上有一個窮秀才,叫楊良豐,兒子楊德舉考上了震旦大學,楊良豐太過激動,發病死了。由於家裡太窮,只能用破箱子改了棺材,遺體停在房裡。

     

    查樹勛聽說之後,帶著管家前往,重新給楊秀才置辦了棺木,從查氏的田地里劃了一塊作墓地,從義莊出錢安葬了楊秀才。之後又資助了楊德舉的學費。楊德舉畢業后曾在南京銀行任職,後來又任四川涼州行署專員。

     

     

    變故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

     

    當時"鎮反"運動大規模開展起來,搞"殺、關、管"。鎮反人員組織村裡人揭發查樹勛的罪行,但他一貫為人很好,周濟鄉里,受到尊敬,沒有人揭發他。最後,鄰村有一個殘匪出來揭發他窩藏槍支。

     

    最終給他羅織的罪名是四個:抗糧、窩藏土匪、圖謀殺害幹部、造謠破壞,決定以不法地主罪,予以槍決。

     

    "抗糧"是怎麼來的呢?目前看到最詳細的解釋,是1948年解放前,當地受了災,國民黨政府又要抓糧,催征催收。當地的中共地下黨、農協會組織"抗糧會",不給地主交租。查樹勛是地主,當然也成了"抗糧"的對象。

     

    很快,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收公糧,查樹勛的糧在佃戶手上,自己的義莊便少交了。所以說他"抗糧"根本是個錯誤。後來80年代糾正了。其它的幾項罪名也都是不實的。

     

    1951 4 26 日,查樹勛被槍決。當天,不換衣服,不賞酒飯,綁到龍頭閣小學操場,4人一批,立即槍斃。人被處死後,妻子顧秀英才知道消息,趕來時丈夫已橫屍操場邊。妻兒們把遺體拉回家,連夜掩埋,不敢留墳頭。

     

    後來幾十年間,顧秀英一直多方奔走申訴,稱丈夫無辜。

     

    金庸當時正在香港《大公報》上班,聽到消息,悲痛萬分,哭了好幾天。很多年後,他在自傳散文《月雲》里回憶了這件事:

     

    "從山東來的軍隊打進了宜官的家鄉,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壓農民,處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傷心了大半年。但他沒有痛恨殺了他爸爸的軍隊。因為處死的地主有上千上萬,這是天翻地覆的大變。" "宜官"就是金庸的小名。

     

     

    30年後,金庸的父親得到了平反昭雪。

     

    1981年,鄧小平有了那一個著名的批示:"願意見見查先生"。很快地,718日,他接見了金庸,地點是在大會堂福建廳。交談中,他提起了金庸父親的事,表達了歉意,說團結起來向前看。金庸說:"人入黃泉不能復生,算了吧!"

     

    後來居然有文章說,金庸"殘忍",連這種事都算了,沒人性。 我懷疑這人不是地球上來的,是外星人,沒有地球人的腦子和判斷。那種特殊的歷史背景,又隔了30年,不算了你怎麼辦呢。

     

    這一次大會堂的接見后,浙江海寧當地立即行動起來,組織調查組, 對金庸父親查樹勛30年前被殺的案件進行了複查,發現是件錯案冤案,遂由海寧縣人民法院撤銷原判,宣告查樹勛無罪,給予平反昭雪。

     

    1985 7 23 日海寧縣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中稱:"原判認定查樹勛在解放后抗糧不交,窩藏士匪,圖謀殺害幹部以及造謠破壞等罪行,均失實……本庭認為,原判認定查樹勛不法地主罪的事實不能成立,判處查樹勛死刑屬錯殺。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判決如下:撤銷海寧縣人民法庭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六日第134 號刑事判決,宣告查樹勛無罪。"

      

    那一年,查樹勛的妻子顧秀英73歲,她在生前看到了丈夫的平反。4年後老人去世。

     

     

    最後說一句,金庸的小說里,主人公的父親總是缺位的,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找爸爸。大家可以去讀熊太行的相關文章。

     

    楊過找爸爸,喬峰找爸爸,段譽找爸爸,虛竹找爸爸,石破天找爸爸,張無忌找義父。所有人都在找爸爸。

     

    在寫這些小說的時間里,父親當年送給他的那本《聖誕頌歌》,他一直帶在身旁。

     

    责任编辑:孙克攀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