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 > 百人百事
百人百事
  • 新闻
  • 视频
  • 百人百事
  • 文苑荟萃
  • 足协新政,想法极好,效果有待验证

    时间:2017-05-26 09:31:49  来源:人民网  作者:丁建庭

     

     

    “只有想不到,没有中国足球做不到”“重病还需用猛药,但不能用炸药”“长远看,中国足球必定会强大起来”……中国足协24日夜连续发布两则通知,一是关于限制高价引援,二是关于U23球员挂钩外援,“两石”激起“万层”浪,再次震动中国足坛。

    中国国内联赛近年来发展形势不错,无论是观赏程度还是上座率都有大幅提高。个人以为,这与此前足球领域的反腐风暴有关,与中国足球改革步伐的加快有关,与恒大足球模式的成功有关。但在联赛红火的另一面,却是国家队没有给人带来多少惊喜,“金元足球”的负面效应也慢慢显露,而足协也没能逃脱被球迷口诛笔伐的宿命。这一次,同样如此。对待新政,更多的声音是质疑。据媒体统计,现在只有一家俱乐部表示支持新政,更多的足球圈人士则极尽调侃嘲讽之能事。这是足协必须要面对或者说不得不习惯的舆论格局。

    客观地说,足协新政的想法是极好的,基于中国足球的现实,也不难理解。就联赛而言,恒大模式的成功,带动越来越多的俱乐部效仿。尽管一些俱乐部表面上不承认,但频频用高价乃至天价引进外援,已是最好的证明。这种欲与欧洲联赛试比高的“暴发户”做法,让国内联赛成了一些“过气”国际球星的淘金之所,而竞相攀比也让一些俱乐部在引援上越发疯狂,导致了中超乃至中甲的泡沫化现象出现。从这个角度上看,“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征收引援调节费用”有一定道理,有助于遏制外援市场的泡沫,引导俱乐部逐渐回归理性。而“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的规定,也是着眼于锻炼年轻球员,倒逼俱乐部重视青训。正因为如此,足协才敢于义正言辞地指出,“各俱乐部应当从中国足球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

    想法极好,为什么那么多足球“专业人士”不买账?概因在很多时候,政策的执行不会沿着设计者的思路进行,而会从中寻找漏洞、千方百计搞变通。足协不希望俱乐部追求短期成绩、盲目攀比、高价引援、哄抬价格,实际上有太多俱乐部只想追求短期成绩,试图厚积薄发打造百年俱乐部的少之甚少。有的为了短期成绩,即便是超负荷投入也在所不惜。可以说,在理念上就有很大的不同,足协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而俱乐部更多是商人思维,更多是把足球当作一门生意在操持。在这样的局面下,你希望它眼光长远一些、不要太功利、从大局出发,谈何容易?比如,足协赛季初发布的U23球员新政,但U23球员动辄在10分钟左右就被换下,俱乐部对足协的政策阳奉阴违,钻政策漏洞,让人大跌眼镜。如今的新政更进一步,也许能保证U23球员的整体出场时间,却也会误伤那些正值当打之年的成熟球员。而且,许多“专业人士”已经罗列了应对之策,例如用3名外援替换3名U23球员,通过国外公司运作外援自由转会以及表面上的低薪酬。由此,新政效果比较难料。

    从一定程度上说,足协新政有些类似于政府打击炒房客。这边厢,政府制定各种严苛的调控政策,以期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理性,彰显“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价值属性;那边厢,炒房客、中介机构想方设法规避调控政策,通过假结婚(离婚)、双合同、成立公司等手段继续入市炒房。在这场博弈中,谁笑到了最后?过去10多年房价的变化,已经说明一切。足协新政会不会是同样的结果?中国足球的发展水平,或许也能证明一切。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